为60名医疗保障组志愿者
进行16课时救护员培训

为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发挥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大型活动救护服务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传授自救互救技能,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于12月30至31日为“十四冬”60名医疗保障组志愿者进行了16课时的救护员培训。

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中心主任张静凤、师资刘秀琴根据“十四冬”赛事及志愿服务特点,讲解了心肺复苏,除颤仪(AED)的使用,创伤救护四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常见急症,意外事故等知识。张静凤、刘秀琴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观看急救视频、现场情景再现等形式,利用模拟人向学员展示了如何做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快速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搬运等应急救护的操作技能,学员通过理论和实操考核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


目前,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系统已为“十四冬”培训救护员316人,开展普及性培训1169人。市红十字会计划继续培训救护员50人,服务于“十四冬”呼伦贝尔赛区5所场馆8处救护点,当好东道主,喜迎“十四冬”!

为42名学员开办
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
为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任务,有效解决基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开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由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主办,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承办的2019年呼伦贝尔地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于10月21日在海拉尔区开班。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培训中心主任姜丽光、科长李小强、师资石杰,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吴兰呼,赈济救护部部长王丽梅,以及来自海拉尔区、满洲里市等14个旗市区,市委党校、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海拉尔第二中学等42名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姜丽光指出: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建设是应急救护工作的关键所在。师资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应急救护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多年来,我区广大应急救护师资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不计报酬、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热心参与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逃生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在有效时间内学得更多知识,经过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成为合格应急救护师资。

本期培训时间为10月21日—25日,学员主要学习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基本知识、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的核心技术、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心理援助,备课授课的方法和技能。通过理论、实操、试讲考核,最终至少有40名学员成绩合格,获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资证书。

近期,市红十字会已为市委党校、呼伦贝尔民航机场、市公安局、“十四冬”志愿者等2500余名学员进行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系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40余名新生师资力量,每年将有50000余名群众从中受益。
精彩剪影
1课前热身小游戏

2课前分享


3授课精彩瞬间

4紧张的理论考试

5欢乐的实际操作练习


6试讲考核开始啦

为2000名志愿者进行
4学时生命健康安全教育
服务“十四冬”,志愿者还要了解掌握“应急救护”基本技能——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为2000名志愿者进行生命健康安全教育。

10月19日,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应内蒙古青年志愿者协会邀请,以呼伦贝尔为主会场,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设分会场,为2000名志愿者进行了4学时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公益讲座。


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中心主任张静凤为志愿者讲解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四项技术以及突发急症知识,利用模拟人进行演示,现场气氛热烈。

通过培训,志愿者们深刻地认识到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升了服务能力、坚定了服务信心。参训学员表示:要自觉巩固所学的应急救护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十四冬”志愿服务中,一定会充分利用好“十四冬”倒计时剩余的宝贵时间,全力备战,不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圆满完成“十四冬”志愿服务任务!